9月13日,阿尔巴尼亚发生了一件历史性事件:总理埃迪·拉马任命了世界上首位人工智能部长。这位人工智能部长名为“迪埃拉”,在阿尔巴尼亚语中意为“太阳”,其宏伟目标是消除政府采购流程中的腐败现象。 这是政府透明度的新转折点,还是仅仅是政治噱头?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项激动人心的实验的现实性、潜力和局限性。 迪莱拉:打击腐败的数字太阳 Dilera 的造型为一位身着阿尔巴尼亚传统服饰的女性,由政府与微软合作开发。自今年 1 月以来,Dilera 一直在“电子阿尔巴尼亚”平台上担任虚拟助理,已协助签发了 36,600 份数字文件,并提供了约 1,000 项服务,与公民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拉马总理宣称,“迪莱拉是第一位并非真实存在,而是由人工智能虚拟创造的内阁成员。”他进一步承诺,“公共招标将100%杜绝腐败,所有用于招标的公共资金都将完全透明地管理。” 这种创新方法源于阿尔巴尼亚严峻的现实。在透明国际2024年发布的腐败感知指数中,阿尔巴尼亚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80位。自1990年共产主义政权垮台以来,打击有组织犯罪和腐败一直是阿尔巴尼亚面临的持续挑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打击腐败是阿尔巴尼亚加入欧盟的一项关键要求。 总理拉马领导的社会党承诺在 2027 年前完成加入欧盟的谈判,但反对党仍然持怀疑态度,称该国仍未做好准备。 人工智能反腐败技术的全球趋势 人工智能的反腐败潜力正引起全球关注。 阿尔巴尼亚的实验看似不同寻常,但实际上却是全球趋势的延伸。世界银行正在与微软研究院合作,探索人工智能如何帮助及早预防和缓解腐败。 各国政府每年采购的商品和服务高达1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0%至25%。考虑到如此规模的公共采购流程中可能存在的腐败风险,人工智能的作用至关重要。 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 乌克兰的ProZorro系统是基于人工智能反腐败技术成功的典范。该系统于2016年上线,通过与国际组织、企业和民间社会的合作,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工智能监控系统,用于检测公共采购数据中的违规行为,防止公共资金被滥用。 然而,并非所有尝试都成功了。中国的“零信任”项目曾检测到政府官员的违规金融交易,并抓获了超过8700起此类交易,但由于官员们出于隐私和监控方面的担忧而强烈抵制,该项目最终被迫叫停。 Dilera 的实际运作方式及其局限性 “无法贿赂”的人工智能逻辑 Dilera的核心理念简单却强大:人工智能不会被贿赂,没有个人利益,并且可以全天候不眠不休地工作。该策略旨在通过逐步将公共采购的决策权从政府机构转移到人工智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预。但这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人工智能真的可以完全中立吗? 算法偏见的陷阱 巴西Mara系统的案例清楚地表明了人工智能反腐工具的局限性。由于Mara仅分析从先前被定罪和受罚官员收集的数据模式,它因排除未被发现的腐败行为而受到批评,并可能使结果偏向于内部监督严密的机构的官员。